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2021轨道交通年终盛会隆重召开!

世界轨道交通杂志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2022-06-03


  导  语  

绕国家“双碳战略”的目标、探讨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与建设,本次大会同期举行“2021轨道交通双碳与节能发展大会”、“2021轨道交通装备与安全论坛”和“第十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

大会以双碳节能、安全管理、应急抢险、创新未来为主题,重点围绕行业发展、未来-城轨与铁路的发展、双碳专题(建设运营、通风空调系统、供电系统等)、安全专题(应急抢险、机车车辆、机电系统、工务工程等)等行业热点议题展开研讨。

世界轨道交通2021 封面人物奖、2021年度技术贡献奖和2021年度技术创新奖颁布典礼也在会议开幕式期间举行。



大 会 议 程 


开 幕 式  





大 会 致 辞 


国林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会长

原铁道部副部长


  2021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不稳定性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我们研究会克服了疫情的巨大影响,应广大会员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相继在郑州、杭州、北京等地举办了“2021第七届中国(郑州)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与装备大会”、“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都市圈与多网融合论坛”。我们也邀请了很多国内外知名专家登上了我们杂志的封面人物,来分享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理念和发展动态,让大家在疫情期间依然能掌握国外的发展动态。并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其中,有两本专刊值得一提,一本是成都轨道交通专刊,另一本是上海申通地铁专刊,成都专刊献礼开通运营500公里大关,上海专刊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两本专刊意义非凡、含金量极高,汲取了两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精华中的精华,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好好阅读一下,相信会有很多收获。

  本次大会虽然说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我们也控制了规模,但是内容依旧精彩纷呈,涵盖行业发展、“智”者对话、专题论坛等内容,多位权威专家、业内精英们将共同交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他们眼中的“绿色、低碳、安全”。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新的时期,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努力,为建设交通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余卓民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原主席


  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力发展绿色轨道交通,是交通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将带动绿色建材、机械制造、信息、电子、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必将大幅降低低碳排放强度,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十八大以来,我国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当前全球抗疫的形势下,轨道交通在跨境物流、中欧班列、亚欧陆海通道建设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线网越织越密、运营速度越来越快,对轨道交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升轨道交通安全水平,面临着一系列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举办的大会,围绕行业发展双碳管理、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等行业热点难点进行充分研究和讨论,是一个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服务和推动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的品牌峰会,必将对轨道交通行业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与本次大会的举办。我们希望和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加强相互合作,围绕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各自的优势,携手共同推动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为早日实现交通强国奋斗目标,更好的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郑明理

中国地方铁路协会秘书长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地方铁路是全国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铁路建设已经逐步转向国家干线通道铁路和区域性铁路并重的新阶段。随着区域性协调发展的战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和投融资改革的扩大,地方铁路将成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以城际铁路、铁路专线为重点的地方铁路建设,将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双碳节能、安全管理、创新未来”,铁路具有运量大、污染低、治理成本低、用地效率高等优势,发展绿色铁路,提升铁路在市场运输中的市场占有率,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手段。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将和所有的产业一起坚持系统发展观念,积极组织规划,坚持探索创新,统筹推进实施,创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铁路发展之路。一是为城市群铁路发展要作出贡献,以高效的轨道构建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的商业圈,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二是推进货运优势,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三是继续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我会将继续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和绿色铁路发展。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对中国地方铁路协会的支持与合作,今年黄民会长荣幸登上了世界轨道交通封面人物,贡献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协会和研究会将继续携手,再接再厉,共同创造轨道交通的美好未来。




黄建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


  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国内地共有50个城市开通了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66条,运营里程8116公里,预计到2021年底将超过9000公里,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预计达210亿人次左右。“十四五”是我国向世界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作为环保节能的绿色工具,城市轨道交通以提升出行效率,降低排放等优势,在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数据,城轨交通全行业2020年总能耗为172.4亿千瓦时,比2019年同比增长12.9%,其中牵引能耗是84亿千瓦时,2020年平均总电能耗4.52千瓦时,车公里牵引能耗1.9千瓦时。

根据“十四五”规划2021年至2025年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有望5年内新建线路3000公里,预计2025年中国内地将会有6000余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线路,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进入“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将全面进入网络化发展阶段,也是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在建设、运营、技术创新、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大力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我国绿色交通运输行业转变。



朱小庆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行业经理


  截至2020年底我们服务过的高铁站点达到500多个,地铁项目100多条,是轨道行业中央空调领跑品牌之一,在中标苏州地铁、广州地铁等项目中,致力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环控解决方案。我们紧跟时代国家和科技的步伐,在双碳、绿色、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了全面数字化发展战略,全面服务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除了成功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控制、AI算法、云计算等技术与空调产品相结合外,更是将数字化和智能化放到建筑当中,打造综合性解决方案。我们立足于数字化平台,在电梯、照明、消防等机电设备的升级运营管理,为客户提供人性化、建筑化的环境,在为国家数字化战略提供科技动力的同时,也为复兴中国制造的伟大目标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年 度 颁 奖 仪 式 


 2021封面人物 

2021年《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共有12位封面人物,他们的观点、理念及对轨道行业的展望,都能让我们对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有所启迪。





 2021技术贡献 

为了表彰单位在轨道交通行业科技技术领域做作出的贡献,大会颁发技术贡献奖。



 2021技术创新 


为了表彰单位在轨道交通行业科技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大会颁发技术创新奖。



主 旨 报 告


贾晋中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业务总监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氢能源重载列车的创新应用


  正在蓬勃兴起的氢能源,是耦合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重要媒介,国家能源集团在新能源、煤化工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可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氢能源,具有发展氢能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些国家能源集团已经在制氢、储氢、加氢等发面有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作为中国氢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能源集团在氢能的应用方面也应紧跟氢能其他环节的步伐。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运输板块在氢能应用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先后在新朔铁路立项了氢能调车机及氢能网电作业车的研制,同时还在进一步论证黄骅港氢能拖轮的可行性研究。


杨秀仁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化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6年,我们集中出台非常多与建筑产业化和绿色建造相关的政策措施,国务院也专门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装配式建筑应该说大家谈到的都是以装配式建筑为主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实际上绿色建造应该是装配式建筑模式下的一系列产业发展。

  轨道交通产业推进装备化建造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促进建筑产业化或者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国家的倡导之下,以北京城建院团队为主,也是我牵头做了一系列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争让装配式建筑高效率、高质量、高环保、低劳动需求等优势,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建设中得以体现。装配式建筑是发展趋势,未来如果行业内倾注更多的精力将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工作,也希望装配式建造能够得到行业更多的关注,在行业中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张中杰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绿色低碳的市域快轨系统研究与实践


2019年国务院颁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设成交通强国,都市圈实现1小时出行,城市群实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都市圈1小时通达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市域快轨来实现的。什么是市域快轨?目前行业中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不同的争议,我们认为市域快轨应该具有几个特征:一是肯定要快,最高的运营速度应该是100-120公里。二是必须在市域领域运行的,线路铺设可以在市区之外,但一定在城市范围之内。三是客流的特征,应该是直达客流的需求比较大,同时潮汐特征比较明显。  
市域轨道交通主要承担城市市域或都市圈的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城区之间的客流需求,本次演讲基于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张掖快速有轨电车等工程实践,分享在绿色低碳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经验。




高 层 对 话




 










 

 高层对话环节,由中南大学副校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陈春阳主持,8位专家就“未来-城轨与铁路的智慧发展”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国家铁路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兰华认为,首先,呼吁抓紧对《铁路法》和《安全保护条例》进行修订。其次要做好综合交通建设,城市的规划应对综合交通建设进行科学设计。最后,高铁要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逐步升级,逐渐走到世界的前列。另外,一定遵循用科技保安全,装备保安全的思路。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康凤伟认为,中国物流蓬勃发展,但是铁路运输在全社会的物流占比不高。2015年我们开始探索公铁水的多式联运,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和经验。我希望用多式联运的创新突破,落实国家运输结构调整,为交通强国作出的贡献。

  北京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吉良认为,国内已经建成的磁浮轨道交通线路有三条,一条是高速磁浮,另外两条低速磁浮是北京的S1线和湖南的机场线。“十四五”期间会有5条磁浮线路建设项目启动,计划于“十五五”建成,规模将超过300公里。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科认为,在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推出了全自动运行2.0系统,依托智能调度、智能运维、智能车站、智能车场等系统,进一步提高城轨运营和维护的智能化水平。另外,结合当前低碳和节能的发展要求,将通过智能调度,提高车与车之间的协同,降低列车运行能耗。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轨道交通用户群总监栾传方认为,我们在合肥做了一组数据,合肥地铁四号线有20公里,如果一个地铁站采用高效的空调制冷系统,年度能省电35%,合肥总共9条线减碳能减456吨。如果是把全国所开地铁城市线路完全采用高效制冷系统设计建造,我们经济效益和减排效益将会非常大。

    北京东方坦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淑芳认为,风险管理是铁路实施安全管控的有效手段,但如何落实到铁路安全运营的最后一公里是一个难题。如何实现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也是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此外,我国高铁已开通多年,需要利用现代化智能化手段,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进行智能运维和精准安全监管。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轮值CEO、高级副总裁王伟认为,在进行自主创新时一定要有标准体系,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另外希望形成持续创新的机制,如何实现持续创新的机制?这需要行业、相关政府部门等各方面都要制定出相应的机制,让全国轨道交通创新人才有机会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赵天意博士认为,轨道交通实现双碳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多能源发展,比如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另一个是精细化管理,在这个方面,如何在保障乘客体验的前提下,处理好大客流量与精细化管理之间的衔接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因此,精细化管理必须要以智能化为核心。


双碳节能与安全发展论坛


梁中东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运营工程总管



地铁运维精益生产助力双碳和节能发展战略


  自2019年起,京港地铁开展精益维修,采用专业深度维修手段,确保设施设备优质的状态和表现,实现资产状态和表现突破。

       通过源头进行深入分析,加强技术介入力度,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并定期回顾及评价。实施轨道精修、钢轨踏面管理、轮轨关系改善、车站空调系统精准运行控制和优化板卡维修等措施,以数据驱动的形式,计量具体的、可获得的、可测量的一系列相关性的数字或指标为输出结果进行价值衡量等,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减少碳足迹,助力双碳和节能发展战略。


卫翔宇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市场经理



助力双碳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首要挑战,施耐德电气的宗旨是,赋能所有人最大化利用能源和资源,推动人类进步和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施耐德电气基于自身优势和深厚经验,以数字化、电气化两大颠覆性技术赋能全球各个行业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助力我国双碳目标达成。施耐德电气植根中国发展,不断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助力同行。施耐德EcoStruxure架构下的站控专家POI软硬件一体化边缘控制解决方案,聚焦现场电气系统,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发挥智能化断路器的价值,确保上下级选择性配合、掌控现场设备状况,实现故障快速诊断与定位,以及现场操作指导等。最大化的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对安全可靠性的严格要求,降低能耗,提升效率。


朱小庆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行业经理



构建安全低碳高效的智慧轨交----美的超高效智慧环控系统解决方案


  美的楼宇科技注重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投入,为多个地铁项目提供了完善的超高效智能环控系统解决方案。

  美的楼宇科技将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不断创新产品节能技术、完善轨道交通智慧解决方案,携手行业切实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节能与绿色发展。


崔科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基于车车通信的高效能列控系统


  基于车车通信的高效能列控系统介绍了卡斯柯的启骥(TRANAVI Qiji)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基本功能原理和系统结构,说明“启骥”在运行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介绍了该原理在铁路列控领域(科技部运能可配置列控系统项目)的应用。

栾传方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轨道交通用户群总监



海尔轨道交通全场景解决方案


  在轨道交通行业中,运营成本主要是电费,占整个运营成本的41%,而地铁中的“用电大户”为牵引用电和通风空调用电,占整个电能消耗的75%左右。其中通风空调占到整体耗能的30~40%,海尔中央空调可以为轨道交通提供基于磁悬浮机组的高效、智慧的节能解决方案。

罗定鑫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主管



双碳背景下的广州地铁实施路径与样本分享


       在“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背景下,广州地铁积极主动践行节能减碳行动,其中高效机房、高效环控系统的营建以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入手,建成了行业内多个高效机房、高效环控系统示范点,可作为参考样本推广应用。

刘淑芳

北京东方坦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



铁路双重预防智能分析安全大数据平台研究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铁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隐患闭环处理及安全大数据分析,实现安全管理设备画像和人员画像功能,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李明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研究院车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


  为响应国家碳中和政策、促进北京地铁高质量创新发展,针对北京地铁既有车辆和新线车辆的运用特点,开展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车辆装备、设备设施和运营线路上的工程化应用和节能效益研究,提出了面向绿色低碳的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应用方案。



刘明辉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教授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期碳排放评估理论和方法


  国家提到“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本次演讲介绍了演讲人团队多年以来,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定额的轨道交通单元工序的碳排放影响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工法(明挖、暗挖和盾构)的碳排放特点,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了新型预制装配式车站的减排潜力,建立了以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工程建设阶段的系统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魏应冬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



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长期以二极管整流机组为主体,牵引供电的系统规划、供电能力、运行与备用方式以及再生能量利用均受限于此。采用广域协同优化控制和双向柔直变流器构成的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可从根本上提高轨道交通牵引能效、提升牵引供电能力,对外电源和系统自身设备的利用效率,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对降低全生命周期建设和运营成本具有显著效益,是双碳目标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路线的重要发展方向。



蔺文乐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监察、注册安全工程师



守住安全底线擦亮中国名片---复兴路上再腾飞


  2016年7月,在郑州至徐州高铁成功进行了单组交汇运行和双组重联运行,最高时速达到420公里;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成正式命名为“复兴号”,6月26日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9月21日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2019年12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张铁路上线运营,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2021年6月,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开进西藏,复兴号历史性地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




大 会 主 持

朱 健 梅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陈 春 阳

中南大学副校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罗 章 波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张 跃 进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企 业 展 览













现 场 花 絮





































































































































































结 语




至此,“2021轨道交通双碳与节能发展大会”、“2021轨道交通装备与安全论坛”和“第十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圆满结束。“双碳节能、安全管理、应急抢险、创新未来”给了轨道人深刻的思考。交流行业发展动态、展示技术成果、聚会新老朋友、共商合作发展、同飨建设成果……我们收获满满。

展望未来,加快推动轨道交通运输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加快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创新安全运营设备,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探讨、研究和决策。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绿色、节能、安全、智慧的轨道交通体系,为中国轨道交通、为交通强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明年见。




关注世界轨道交通官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